自考公共课怎么备考复习?自考公共课程重点知识是什么?
1、邓论留意教材课前阅读提示
邓论全书都是重点,对考生来说没有捷径可走。这门课程知识点较分散,遍布全书各个角落。
邓论的许多题目出自教材中的课前阅读提示,考生要将阅读提示中的知识点结合课后问题一起复习,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。多数题的答案并不复杂,考生的回答要准确、简洁,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一定要反复看教材,只有熟悉了全书内容,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作答。
2、高等数学每天做1至2小时题
高等数学考前复习要把握重点,注重习题练习。高等数学(一)近年试卷包括选择、填空、计算、应用、证明等题型。其中计算题占的分值最多,考生要加强练习。在选择题上,主要练近3年的试题即可,临考阶段时间紧,不建议考生再去做模拟题。有的模拟题质量不高,反而会打击考生信心。
做练习贵在坚持,每天保持1至2个小时练习量。对于参加全日制辅导班的考生来说,书本后的练习题平时基本都练习了,临考前可结合当时的笔记来复习。归纳平时易错的知识点或习题,予以标注,重点复习。对于完全自学的考生来说,如果平时课后练习题没做完,临考前可选择重点题练习。对于重点公式要记牢,不少试题就是直接考公式或法则。
3、英语(二)背书中重点句子
备考英语(二)最大的资本就是课本,考生最少要留一个月时间,把课文从头到尾复习一遍,力求吃透课本知识。
单词背诵主要以考试大纲为蓝本。可以把单词分为会拼、会用、会认3个层次,考拼写的一般不会太难,基本上中等难度,尤其字母和读音不太对应的常考。词组一般要会用,剩下大部分单词会认就行。当然,每个单词都达到会拼会用就更好了。
考前40天,考生做题要选英语(二)往年试题。因为它的含金量最大,考生可以通过试题了解考试重点和题型分布。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,不妨回头再做,有的题隔一段时间再做,可以加强复习效果。对于完形填空、阅读理解等和书上内容无关的题型,只有多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。在做题的同时,还要选择一些适合的模拟题来做。模拟题一定要找适合自考水平的题,如果选择太难或太易的题,对于英语(二)考试没有太大的作用。
临考阶段,考生最好把每一课中最重点的内容再复习一遍,例如可以把书中重点的句子背诵下来。这一时期,考生可以留两套最新的往年试题拿来测试,看看自己大概的水平。对于薄弱的地方,要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重点突击。
4、大学语文 留意教材课前阅读提示
大学语文全书都是重点,对考生来说没有捷径可走。这门课程知识点较分散,遍布全书各个角落。
大学语文的许多题目出自教材中的课前阅读提示,考生要将阅读提示中的知识点结合课后问题一起复习,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。词语解释一般出自古文常用实词,不会太生僻。多数题的答案并不复杂,考生的回答要准确、简洁,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一定要反复看教材,只有熟悉了全书内容,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作答。
从往年考试情况看,作文一般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多,如“一次难忘的经历”、“我的珍藏”,都是常规的题目,建议大家多储备些材料,多动手练习。可以往年试题的作文题练笔,还可多看些范文,但不可“照搬”。
自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考试,请先迈出心理调节的第一步!
自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,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、良好的智能外。还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小编总结了这些调节心态的方法,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。
01正确估价自能力
考生应对自己的综合能力,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,既不能过低的估价自己,简单怀疑自己、否定自己;也不要过高的估价自己,避免不必要的失望。考生可在每次自我检测之后,针对自己的成绩,冷静地分析前后变化的原因,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,做到心中有数,适当调整奋斗目标,有奋斗目标,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,有动力才会有取胜的信心。只有正确地估价自己、正确期望自己,才能维持心态平衡,保持心态健康,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考试的到来。
02自我适应性训练
在考试中,非智力因素对考试临场发挥有一定的影响。正确的适应性训练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稳定情绪,稳妥发挥。如可自设考场情景,自己限定时间,在规定时间内要求自己做完一定量的练习题。经过这样反复训练,就会逐步提高对考试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。从而使考前和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得到稳定,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,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03 劳逸结合
身体不适,疾病困扰,都会带来心理负担。因此,对于已参加工作的考生,在学习和复习期间,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。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,否则,只会影响学习。一定要注意饮食,适当补充能量,保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。学习、工作之余参加适当的活动,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。还要防止开夜车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使大脑在紧张之后得到充足的休息。这样,才能保证精力充沛,思维敏捷,反应迅速,处事果断,消除考前因身体不适应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。
04 树立自信心
信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。失去了信心,希望也就变得渺茫。自信心不足,临场就会慌乱,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。而一个人一旦充满自信,就会有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的坚忍不拔的意志,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考生的信心,是考前对自己的潜力和考试结果的正确的认识。这种认识越能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的情况,就越易取得考试的成功。相信自己能行,相信自己的实力,可以增强对考试的承受力,使自己处于积极的、顽强的战斗状态。因此,要对自己充满信心,解除顾虑,集中精力,迎接挑战。只有这样,才能发挥自身潜力,顺利过关。
希望每个自考生,都能尽早备考,尽早调整好心理,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尽快通过考试!